1. 判斷晶振的好壞
先用萬用表(R×10k擋)測晶振兩端的電阻值,若為無窮大,說明晶振無短路或漏電;再將試電筆插入市電插孔內,用手指捏住晶振的任一引腳,將另一引腳碰觸試電筆頂端的金屬部分,若試電筆氖泡發紅,說明晶振是好的;若氖泡不亮,則說明晶振損壞。
2. 測整流電橋各腳的極性
萬用表置R×1k擋,黑表筆接橋堆的任意引腳,紅表筆先后測其余三只腳,如果讀數均為無窮大,則黑表筆所接為橋堆的輸出正極,如果讀數為4~10kΩ,則黑表筆所接引腳為橋堆的輸出負極,其余的兩引腳為橋堆的交流輸入端。
3. 電位器的好壞判別
先測電位器的標稱阻值。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測“1”、“3”兩端(設“2”端為活動觸點),其讀數應為電位器的標稱值,如萬用表的指針不動、阻值不動或阻值相差很多,則表明該電位器已損壞。再檢查電位器的活動臂與電阻片的接觸是否良好。
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測“1”、“2”或“2”、“3”兩端,將電位器的轉軸按逆時針方向旋至接近“關”的位置,此時電阻應越小越好,再徐徐順時鐘旋轉軸柄,電阻應逐漸增大,旋至極端位置時,阻值應接近電位器的標稱值。
4. 測量大容量電容的漏電電阻
用500型萬用表置于R×10或R×100擋,待指針指向最大值時,再立即改用R×1k擋測量,指針會在較短時間內穩定,從而讀出漏電電阻阻值。